当前位置:肿瘤瞭望>百家>访谈>正文

丁克峰教授、袁瑛教授对话BBCAPX研究,纾解RAS突变/MSS型不可切除的mCRC免疫治疗困局丨Post-ASCO GI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4/10 11:54:41  浏览量:108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初,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研讨会(ASCO GI)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引起全球学者广泛关注。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袁瑛教授分享了BBCAPX II期研究最新生存结果亚组分析数据,为伴有肝转移的初诊RAS突变/MSS型不可切除mCRC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克峰教授与袁瑛教授就BBCAPX研究展开对话,回顾该研究主要研究进展,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RAS突变/MSS型不可切除mCRC再燃免疫治疗新希望。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编者按:2025年初,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研讨会(ASCO GI)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引起全球学者广泛关注。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袁瑛教授分享了BBCAPX II期研究最新生存结果亚组分析数据,为伴有肝转移的初诊RAS突变/MSS型不可切除mCRC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克峰教授与袁瑛教授就BBCAPX研究展开对话,回顾该研究主要研究进展,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RAS突变/MSS型不可切除mCRC再燃免疫治疗新希望。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丁克峰教授:在不久前过去的ASCO GI会议上,我院袁瑛教授在大会上分享了BBCAPX II期研究最新的亚组分析数据,为RAS突变/MSS型不可切除mCRC的治疗带来了更为详细的指导意见。此次BBCAPX研究数据披露是该研究第四次入选ASCO系列会议,首先请袁瑛教授回顾一下该研究的研究设计及主要结果。
 
袁瑛教授:BBCAPX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Ⅱ期临床研究,旨在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和传统的标准两药化疗CapeOX一线治疗RAS突变/MSS型不可切除的mCRC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包括通过RECIST 1.1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和根据CTCAE 5.0评估的不良事件。次要终点是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等。
 
该研究从2022年开始连续3年入选ASCO年会,获得了非常大的关注。此项单臂研究共纳入了25例初诊的RAS突变/MSS型mCRC患者。最新数据显示,患者ORR达到84%,DCR为100%,全分析集mPFS为17.9个月,符合方案的分析集mPFS为9.79个月,主要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未见5级不良事件。以上是目前该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疗效及安全性数据。
 
全分析集PFS及符合方案分析集PFS
 
丁克峰教授:在此次ASCO GI,您主要公布了该研究的肝癌肝转移亚组分析数据,其表现如何?请您分享一下。
 
袁瑛教授:在此次ASCO GI会议上,我们报告了该研究肝转移亚组的数据。数据截止日为2024年9月,目前的25例患者中,有10例单纯肝转移患者和15例包含其他部位转移患者。单纯肝转移患者的mPFS已经达到了25.3个月,而其他部位转移患者的mPFS为11.5个月。单纯肝转移患者的中位OS未达到,其他部位转移患者的中位OS为35.5个月。从有限的患者数据来看,单纯肝转移患者使用该研究方案的疗效较好。此外,在所入组的25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意料之外地实现了转化效果,实现转化的比例与既往诸多研究数据相较也不遑多让。
 
单纯肝转移患者及其他部位转移者的PFS及OS
 
丁克峰教授:感谢您的分享,从机制上而言,虽然RAS突变/MSS型mCRC患者通常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免疫治疗的应答率低,但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通过使血管正常化以及诱导T细胞浸润和活化等机制逆转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加之化疗可以诱导肿瘤的免疫原性作用,可以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起发挥协同效应。
 
基于该机制,本研究为RAS突变MSS型不可切除的mCRC患者,尤其合并肝脏单器官转移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极具潜力的免疫联合方案,显示了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加CapeOX方案的应用潜力。由此可见,该研究的临床实践意义非常重要,使难以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成功转化为免疫治疗敏感人群,从而为患者带来了获益。谢谢袁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实践启发,请问您下一步有怎样的研究计划?
 
袁瑛教授:基于此项Ⅱ期临床研究所取得的令人兴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我们已经在全国开展起了一项III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CT05171660),主要针对初诊不可切除的RAS突变/MSS型mCRC患者,按1:1分组后使用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CapeOX方案和贝伐珠单抗+CapeOX方案一线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PFS。目前该试验已经在全国20多家中心启动,计划招募446例患者,目前已经入组了近400例,期待该研究的数据早日公布,进而为此类患者的免疫治疗问题提供一个比较可信的答案。
 
丁克峰教授:期待这项研究能够早日公布结果,为RAS突变/MSS型mCRC的一线治疗带来更多参考。
 
丁克峰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四大慢病”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浙大二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
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医学领军人才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
浙江大学肿瘤学学位点负责人
浙江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消化系统肿瘤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教育部)副主任、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NOSES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理事、肿瘤外科分会候任主委、精准医疗学会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四大慢病”科技重大专项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8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及浙江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1项,主持临床研究6项,近5年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
 
袁瑛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
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实用肿瘤杂志》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第一届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
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理事
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遗传学组组长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家族遗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肠肿瘤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